上一页|1|
/1页

主题:瓜洲古渡寻踪杜十娘

发表于2007-04-14
杜十娘投江,是一个流传数百年、家喻户晓的悲剧故事。故事中投江的地点,就在今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的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矗立岸边的一座“沉箱亭”,铭刻着那段悲清往事。
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瓜洲,是京杭大运河入长江的重要通道之一,为“南北扼要之地”,“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每岁漕船数百万,浮江而至,百州贸易迁涉之人,往还络绎,必停泊于是,其为南北之利”。瓜洲还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积淀的古镇,很多文化名人在此留下过墨痕印记,宋朝王安石著名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说的就是这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几百年来更是广为流传。
瓜洲古渡,在几年前已被当地辟为风景名胜旅游区,为纪念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而建的“沉箱亭”,静静立于古渡景区的江边。八根廊柱撑起八角形的飞檐穹顶,亭内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沉箱亭”几字,石碑的背面记述着杜十娘投江的故事概况。精致优雅中透露着清凄。亭边岸畔垂柳成行,柳丝依依随风摇曳,晃动人的思绪,勾起那段凄婉往事:
明朝万历年间,繁华的北京城里有个青楼叫春光院,春光院里有个红极一时的名姬叫杜十娘。杜十娘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幼时被人拐卖到春光院,十七八岁时出落成天姿国色,琴棋书画样样皆精,惹得京城中的王孙公子、达官贵人纷纷慕名而来,一个个情迷意荡,一掷千金在所不惜。杜十娘虽沦落为烟花女子,但痴情善良,不慕浮华,总想寻觅一个能终身依靠的知心伴侣,从良成家。恰逢来自浙江绍兴官宦门第的国子监太学生李甲,慕十娘之艳名到春光院寻欢。风流倜傥的李甲与杜十娘一见钟情,从此终日厮守。李甲将银钱耗尽后被老鸨逐出。十娘以私蓄自赎其身,随李甲还乡。二人乘船由京杭大运河南下,路经瓜洲古渡时,遇到了好色又阴险的富商孙富。孙富垂涎十娘美色,邀李甲至酒肆,以言语蛊惑,以千金引诱,李甲遂将十娘卖与孙富。刚出火坑又要入狼口,十娘心痛欲碎,万念俱灰,至晨盛妆立于船头,痛斥李甲、孙富,并当众开启所携百宝箱,将所藏珍宝尽抛江中,随后投江自尽。李甲愧悔,郁成狂疾,终身不痊。孙富自那日受惊,得病卧床月余,奄奄而逝。杜十娘明珠美玉错投,以致恩爱变成仇恨,深情万种化为流水,成千古遗恨。江面传来的机动船“嗒嗒嗒”的马达声和汽笛声,把人的思绪拉回。距离杜十娘投江的故事迄今虽已过去数百年,瓜洲依然是千帆竞航的水运交通枢纽。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各色各样的船舶进进出出。可以想见,当年李甲偕杜十娘由北京城乘船经大运河还绍兴家乡,瓜洲古渡是必经之地。据有关专家研究考证,杜十娘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杜十娘投江的故事,最早见于明代,最初是以民间口头文学和故事的形式流传。《今古奇观》、《情史》等都记有此故事,并有《百宝箱传奇》等戏曲,将此故事演绎为不衰的经典。尤其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通俗小说《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是对此进行了生动详细的描述,杜十娘的故事由此遍传天下。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在我国通俗文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生活的时代,与杜十娘大致相同。他主要著作之一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收录了大量通俗小说,多数篇目题材,来源于前代笔记小说、传奇历史故事以及当时的社会传闻。
说起杜十娘投江的故事,在瓜洲可谓妇孺皆知。瓜洲镇诗文社副社长、66岁的退休教师焦治稼老先生,生在瓜洲,长在瓜洲,对瓜洲的历史和文化有很深的了解。他说:“我从小就听说过杜十娘投江的故事。刚开始是听大人们讲故事讲的,后来又在书上、戏里看到。虽然是传说故事和小说,在正史中未见记载,但有确切的时间、地点、人物,可以说是‘有鼻子有眼’。杜十娘投江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这里,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应该有一定的真实性。当然,小说中进行了艺术加工。”
漫步瓜洲古渡,流连沉箱亭畔,透过岸边如帘的丝丝垂柳,可见江边一艘挨一艘停泊着很多船。杜十娘投江时乘坐的那条船,想必就停泊在类似的位置吧。也许,杜十娘投江只是个传说故事;也许,确曾有过其事。时过境迁,那段凄凉往事已随滔滔江水逝去,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挚感情的追求,对虚伪薄情的憎恶,对拜金主义的鄙视,作为永恒的记忆,与杜十娘一起,永留世间。
发表于2007-04-16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