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点亮百城之解密百亿房企三四扩张

发表于2011-06-28
农村包围城市:碧桂园式扩张
不同于有着深厚央企背景的房企,碧桂园作为私营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能否妥善解决资金问题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杠杆。为此,拿地方面,碧桂园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布局战略,在三四线城市大规模、低成本拿地,其每一个项目几乎都是一次造城运动,极大地改变了区域的居住氛围,推动城市发展。这样一来,一方面低成本拿地为企业节约了资金,另一方面造城运动可以在较长一段时间为企业带来资金流并扩大企业的品牌影响力。目前,碧桂园在售项目中65%以上的项目个数都是位于三四线城市。
先布局占优势:万科、恒大未雨绸缪
2010年万科大幅降低了在二线城市新增土地的占比,而将投资重心转移至三、四线城市。从新增项目的建筑面积上看,企业在一线城市的投资比重基本稳定在同一水平,2009年及2010年比重均为12%。两年间最为显著的变化就在于2010年万科对二线城市的投资显著减少,转而向三、四线城市加大投资,二线城市占比从09年的64%下降为10年的42%,建筑面积1116.17万平方米,三、四线城市占比从09年的24%增至10年的46%,增长了22个百分点,建筑面积达1219.60万平方米。而截止到2011年3月底,万科先后在芜湖、苏州等三、四线城市获取土地,总建筑面积达149万平方米。
挖潜力谋发展:保利、中海顺势而为
保利地产不是最早进军三、四线城市的企业,但却是最迅猛的一个,一年之中新开辟11个城市的速度也是其它企业从来没有做到过的。去年一年保利在这11个三、四线城市将17宗土地收入囊中,新增了657.28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在总土地储备中的比率从2009年的27%跃居到38%。2010年,中海除了继续巩固二线城市土地储备以外,也加大了对三、四线城市的投资,以深入挖掘潜力市场。中海地产2010年1月在中山以及珠海两块建筑面积总计48.07万平方米的土地,以及通过收购宏洋集团获得的土地,三、四线新增土地占比为55%
找出路求突破:绿城、龙湖全国化
从2010年绿城在新增土地储备城市分布情况来看,企业在一线城市占比小幅上升,二线城市占比较上年有明显下降,三、四线城市占比有较大上升。截止2010年12月底,三、四线城市新增建筑面积290.78万平方米,占比53%,与2009年相比有较大幅度提升。 <br/><br/>与绿城同类型的企业龙湖地产在土地策略上也同样选择了加大三、四线城市的土地扩张。根据龙湖2010年的企业年报,龙湖新增14幅土地,三、四线城市贡献了近940万平方米的土地面积,贡献率78.5%。
来源:CRIC
发表于2011-06-29
引用:james2904 在2011-6-28 15:20:35写道:原帖
农村包围城市:碧桂园式扩张
不同于有着深厚央企背景的房企,碧桂园作为私营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能否妥善解决资金问题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为此,拿地方面,碧桂园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布局战略,在三四线城市大规模、低成本拿地,其每一个项目几乎都是一次造城运动,极大地改变了区域的居住氛围,推动城市发展。这样一来,一方面低成本拿地为企业节约了资金,另一方面造城运动可以在较长一段时间为企业带来资金流并扩大企业的品牌影响力。目前,碧桂园在售项目中65%以上的项目个数都是位于三四线城市。
先布局占:万科、....
 
一线城市可开发用地不多,是广州,只好向周边的二三线城市发展。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