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4|下一页
/4页

主题:每天健康一帖11.9

发表于2009-11-09

乙肝患者算算治疗成本综合账

 

医学指导/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原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唐小平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的乙肝患者人数众多,可是又有多少个乙肝患者计算过,自己治疗乙肝花费的成本是多少?

说到这里,一些病人可能会马上翻出自己的药费单。实际上,除了药价外,乙肝治疗成本还应该包括化验检查费、时间成本、身心健康成本等等,核苷类药物耐药或者病情的进展都会增加这笔成本。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原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唐小平主任医师、教授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帮乙肝患者算了一笔“综合账”,对如何以尽量少的成本取得尽量好的疗效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议。

乙肝治疗成本应算“综合账”

说到慢性乙肝的治疗成本,很多患者以为指的就是所用药物的花费。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原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唐小平主任医师、教授则提出一个全新理念:乙肝的治疗成本是个复杂的概念,患者们应该从仅仅关注药物的价格,转为关注乙肝治疗的综合成本。

他表示,由于目前的医学水平只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无法彻底清除乙肝病毒,所以现在乙肝可以看做是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因此,乙肝的治疗成本除了包括药价,还应该包括专科检查、住院等费用,加上付出的时间成本、身心的健康成本等等。所有成本加起来,才是患者应关注的乙肝治疗综合成本。

他解释,为了跟踪疗效、预防耐药和疾病进展,乙肝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其间会产生不少专科检查和化验成本,同时,到医院随访、化验,都需要付出相应的时间成本,一旦发生耐药或者疾病恶化,时间成本会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像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很多年轻患者都处于工作压力最大的阶段,他们的时间更加‘值钱’。”

除此以外,一些乙肝治疗会具有较大的副作用,患者需要付出一定的身体健康成本。如果没有选用恰当的治疗,病情控制不好出现反复,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不可否认,目前还存在的‘乙肝歧视’也会增加患者的心理成本”。

他指出,万一患者病情控制不好需要住院,家人为照顾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又给乙肝治疗增添了一笔间接成本。

耐药和病情恶化均会增加治疗成本

唐小平指出,耐药和病情恶化,是增加乙肝治疗综合成本的两大风险因素。目前,乙肝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干扰素的优点是不会出现耐药、疗程确定,但是是针剂形式,并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现在可供中国患者选择的四种核苷类似物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耐药的问题。

唐小平表示,耐药是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风险,“一旦发生耐药,疗效会被抵消,使抗病毒治疗前功尽弃”。《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耐药管理》亚洲地区调查报告估算,在患者发生耐药后,仅仅是专家门诊、住院治疗、耐药检测等费用,就会使每一位患者在耐药发生后的第一年产生约4000元人民币的额外费用。此外,耐药一旦发生,患者需要增加原有的门诊访视和实验室检查的频率,也给耐药患者增加了额外的时间成本。

病情的反弹或者进展还和耐药紧密相关,因为患者一旦发生耐药,会大大增加疾病向肝硬化、肝癌进展的风险。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的治疗本身就比较复杂,有些患者可能出现肝腹水、腹膜炎等并发症,住院、保肝、消炎、补充白蛋白、利尿等治疗花费不菲,而一旦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则需要数十万元的治疗费用,远远高于乙肝的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物成本要看长期

那么,怎样的乙肝治疗才算是“性价比”高,用尽量少的投入换来尽量大的治疗效果呢?唐小平表示,乙肝治疗首先的一条原则是: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即乙肝病毒DNA阳性并且肝功能出现异常的,都应该尽可能进行抗病毒治疗。

他介绍,美国、欧洲、中国等版本的乙肝治疗指南都指出,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持续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从而阻止疾病的进展,所以,患者们结合自身的经济水平、身体情况等因素考虑后,如果要选择核苷类药物,建议首选强效抑制病毒、低耐药、能够显著减轻肝脏炎症、延缓疾病进展的药物。

唐小平提醒:“乙肝治疗的成本,长期和短期的是两回事。”他以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核苷类似物之一恩替卡韦为例:“研究显示,治疗的第一年,使用恩替卡韦的成本最高。但由于恩替卡韦在这四种药物中的耐药率最低,为患者节省了检查费、住院费等成本,到治疗的第五年,使用恩替卡韦的治疗成本已经降至和其他三种药物差不多,从第六年开始,其费用就低于其他三种药物了。”

他还表示,和比较一年的药物成本相比,比较“乙肝病毒DNA转阴成本”更有意义。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在初始治疗时使用恩替卡韦的乙肝患者,5年内病毒载量可降至不可测水平的达94%,相比分别采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阿德福韦/拉米夫定和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恩替卡韦达到每例乙肝病毒不可测所需的成本最低。

乙肝治疗怎样性价比更高?

综合考虑药价、检查费、住院费、时间成本、心理成本。

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都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建议首选强效抑制病毒、低耐药、能延缓疾病进展的药物。

着眼于长期成本和病毒DNA转阴成本.。

发表于2009-11-09

喝现磨咖啡不易患帕金森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2.6万名美国人进行了一项长达18年的研究证明,咖啡不仅可以提神,还可以改善人们的心情、减轻头痛,每天喝咖啡的人比不喝咖啡的人患帕金森病的可能性会减少80%。

根据这一发现,新研发的治疗帕金森症的药物就使用了咖啡提取物。但需要注意的是,具有保健功效的咖啡仅仅是现磨普通咖啡,速溶咖啡和各种低因咖啡并没有这样的功效。

(《中国老年》)

发表于2009-11-09

凉血祛风汤可除瘙痒

据 《健康报》报道,随着秋风渐凉,患皮肤瘙痒症的中老年人多了起来。中医认为,皮肤瘙痒症多因素体不足,阴血亏损,又感风邪,郁于皮肤腠理,邪正交争,邪盛正衰,而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不适。治疗宜活血凉血,清热燥湿,疏风止痒,可用凉血祛风汤治疗。

方法:生地30克,白藓皮、玄参、苦参、金银花、连翘各15克,地肤子、牡丹皮、赤芍各12克,紫草、荆芥、防风各10克,升麻、薄荷、生甘草各6克,蝉蜕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药渣可再加水煎汤反复浸洗患处。

上方中,生地清热凉血;白藓皮、苦参清热燥湿止痒;玄参滋阴凉血,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地肤子清利湿热,利小便;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紫草凉血解毒透疹;荆芥、防风祛风解表,配以升麻、薄荷加强了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发表透疹的作用;蝉蜕疏散风热;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凉血、祛风燥湿、止痒之功效。

发表于2009-11-09

婴幼儿吃鸡蛋“四不宜”

据 《健康报》报道,第一,不宜将鸡蛋当主食。有的妈妈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几乎每顿饭都给孩子吃鸡蛋类的食品,结果导致孩子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这是因为婴幼儿胃肠道消化功能不成熟,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过多地吃鸡蛋会增加孩子的胃肠负担。

第二,半岁以前的婴儿不宜吃鸡蛋清。由于婴儿消化系统的发育不完善,蛋清中的白蛋白分子较小,有时可通过肠壁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使机体对它产生过敏,发生湿疹、荨麻疹等疾病。

第三,不宜给婴幼儿吃没煮熟的鸡蛋。即使没打破的鸡蛋也很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因此煎蛋要煎3分钟,煮蛋要煮7分钟,否则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第四,不宜给发烧的孩子吃鸡蛋。人吃了蛋白后可产生额外的热量,不利于发烧小儿的康复。  

发表于2009-11-09

“电抽搐治疗”你敢做吗?

上世纪30年代,有人发明了电抽搐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简称ECT),又称为“电休克治疗”——光是名字就足够让人心惊胆战。加上影片《飞越疯人院》将ECT描述为精神病院把“过度活跃”者变成呆子的不人道方法,使公众对这种疗法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在我国,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杨永信“电击治疗网瘾”做法被卫生部叫停,又激起人们对这种疗法的质疑。可以说,在医学界,ECT历来备受争议。

广州市精神病院物质依赖科主任黄雄称,现在应用的是经过改良的ECT,治疗过程中病人没有痛苦,ECT已成为精神科治疗重症抑郁等急性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

做ECT之前,病人有知情同意权,没有民事行为能力、自知力缺乏者需要家属签字同意。如果有朝一日你面临做还是不做ECT时,会如何抉择呢?

黄雄介绍说,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ECT并称为精神科的“三大法宝”。对于另外两件法宝治疗无效的重型抑郁症、具攻击性的躁狂症与精神分裂症等患者,ECT能迅速控制症状。“这些急性发病的患者有严重的自杀自伤风险,药物治疗的明显缺点是起效慢,在等待起效的2~3个星期内,病人可能已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谈到ECT的作用机理时,黄雄表示,目前公认抑郁症的病因是大脑神经递质5-羟色胺分泌减少。抗抑郁药物的作用就是刺激5-羟色胺分泌,但起效周期长。相比之下,电流刺激可使大脑马上释放5-羟色胺,而且还使大脑对5-羟色胺更敏感,增强了电疗后药物的作用。

但是也有专家质疑ECT的疗效。美国精神病学家柯林·罗斯博士在2006年的论文中称,在对照试验中,接受了ECT治疗的患者与没有接受治疗的安慰剂组患者在疗效上没有多大差异。

ECT治疗时会人为地引发一次大脑癫痫发作,在早期临床应用中病人难免出现全身抽搐,主观体验相当痛苦。黄雄解释说,十多年前的“电抽搐治疗”已经名不副实,因为改良后的ECT应用了麻醉剂和肌松剂,病人在短暂的全麻睡眠中接受治疗,在持续约半小时的治疗期间不但没有痛苦,甚至不会做噩梦。

治疗后可能丧失部分记忆

黄雄表示,他不推荐长期做ECT,因为尚无长期循证医学的证据说明其疗效和副作用,“患者在醒过来后可能会有短暂的失忆,一般在几天后能够完全恢复。”

美国一些研究则称,小部分人做完ECT后失去了部分记忆,并且长期未能恢复,而且ECT对认知能力也有一定损害。美国ECT专家麦斯·芬克表示,ECT能消除患者的自杀欲望并改善其社会功能,病人承担这些偶尔出现的副作用是值得的,但美国精神病学家彼得·布列金认为,失忆和认知损害会给病人的生活带来影响。

患者对治疗褒贬不一

●“我在20多分钟后醒来,尽管麻醉药的药效还让我头晕眼花,但大部分地狱般的抑郁已经消失了。抑郁症让我失去了自己,判了我死刑还让我看着自己的尸体。谢天谢地,ECT帮我控制住这头恶魔,生活又有了希望。”——美国律师柯蒂斯·哈特曼

●“(ECT)毁掉了我的头脑,擦掉了我的记忆,这两者都是我的宝贵财产,还让我干不了活——这样的治疗有什么意义?”——著名作家海明威(1961年他在接受ECT治疗后不久便自杀身亡。)

发表于2009-11-09

广州社区医生比试诊病功夫

 

近日,一场围绕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社区医生电视大奖赛在广州举行了城市决赛。本次大赛由卫生部疾控局支持,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分会、社区健康网联合主办。最终,海珠区代表队从五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将代表广州进京参加全国总决赛。

参加广州城市决赛的成员都是清一色的社区医生,通过“真我风采”、“谁与争锋”、“抢分夺秒”、“守护健康”等环节展现了各自的医学技能。在“守护健康”环节中,每队代表都会得到一个病例个案,描述了不同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及各项检查的指标,让社区医生们在5分钟内当场分析病情并且开出处方,成为最考验参赛者诊病“真功夫”的环节。

发表于2009-11-09

我国每年新增髋部骨折100多万人

 

3年内全国有望建立177家骨质疏松协作诊疗基地

由卫生部医政司和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发起的“医疗质量万里行——骨质疏松症专题活动”于日前正式启动。记者从活动上获悉,该项目旨在通过医师培训,临床观察,高危患者筛查和患者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强我国人民防治骨质疏松的意识,并预计在3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77家骨质疏松协作诊疗基地。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温州、宁波等城市的70多家医院已经率先成立了协作诊疗基地,以方便这些地区的骨质疏松患者获得更为专业规范的诊疗服务。

骨质疏松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其发病早期一般并无特殊症状。骨质疏松症的中晚期会出现腰酸背疼、身体变形等症状,若不进行及时干预,最严重的危险就是骨折,继而发生致残,甚至致死等严重后果。因此,专家提醒说,对于骨质疏松要早预防,早治疗。

骨质疏松导致的最严重后果是骨折。每年因骨质疏松症并发的骨折的发病率是9.6%,这个数字仍在增高。我国每年有新增的髋部骨折患者100多万人,而且髋部骨折发病后一年的患者的死亡率达到20%~25%,而剩下的人中,有一半的人会发生残疾。

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目前,骨质疏松的发病呈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二三十岁的都市白领出现了骨质疏松的症状。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年轻人往往没有建立良好的健康管理意识:经常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既缺少运动,又不见阳光;常喝浓咖啡、可乐、浓茶等;饮食越来越精细;吸烟,过量饮酒等,都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且糖尿病等高发的慢性疾病的发病也呈年轻化,更是加剧了骨质疏松发病的年轻化。

专家提醒

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应定期检查骨密度

专家提醒说,尽管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但单纯的补钙不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为了更加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一定要对骨质疏松有个充分的认识,要定期去医院做骨密度检查,随时掌握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这是个体化,合理有效的医疗方案的基本依据。

如果已经出现了骨质疏松的症状,也不用害怕,骨质疏松是可以预防,更是可以治疗的,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只要接受正规治疗,不管是对什么年龄的人,什么样的骨骼健康状况,都会有效。

发表于2009-11-09

吸低焦油含量香烟可能让戒烟更难成功

想从改吸低焦油含量香烟开始,逐渐把烟戒掉?注意了,这不但不会使你的戒烟大计更顺利,相反,还有可能会更难戒!

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对3.1万名烟民进行了调查,其中1.2万名烟民改为吸低焦油含量香烟。有43%的烟民换吸低焦油含量香烟的是为了让自己戒烟更轻松。在一年的研究阶段内,这部分烟民尝试戒烟的比例比其余烟民高出58%,但讽刺的是,他们的戒烟成功率只是其余烟民的一半。

研究人员分析称,这部分烟民的戒烟意愿和成功率之间之所以存在这么大的反差,可能是因为烟民们以为低焦油含量的烟对身体的伤害没那么大,因而彻底放弃了戒烟。

在此之前已有其他研究发现,所谓的低焦油含量香烟中,尼古丁及其他有毒化合物的含量并不比一般的香烟低。

发表于2009-11-09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改善腰部线条

在“吃得越来越好、动得越来越少”的生活方式下,年轻的“小腹翁”、“小腹婆”越来越多。近日有研究发现,在日常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改善年轻人的腰部线条。

腹部脂肪被认为是“身体中最危险的脂肪”,一个人患糖尿病、心脏病的风险随着其腰围的增加而增加。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了85名11岁~17岁、体重超重的青少年的饮食习惯,两年后再进行一次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减少了膳食纤维摄入的青少年,腹部脂肪增加了21%;而增加了膳食纤维摄入的青少年,腹部脂肪平均减少了4%。

基于本项研究的结果,研究人员认为,青少年每天多摄入6克膳食纤维(相当于半杯豆子所含纤维量),就能有效减少腹部脂肪。

发表于2009-11-09

童年常受责骂可能影响寿命长短

童年时所承受的压力大,比如常受到责骂或者虐待,有可能对今后的寿命长短产生影响。在18岁以前遭受过六种或以上儿童期不良经历的人,60岁以前死亡的几率比别人高两倍。

美国亚特兰大州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研究人员对1.7万名成年人进行的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受访人群至少有过一项“童年不良经历”,其中遭遇了六项或以上不良经历的受访人群,平均寿命只有60岁。而没有不良经历史的人,平均年龄是79岁。

“童年不良经历”是指言语责骂及身体虐待,目睹母亲遭受家庭暴力,生活在滥用药物、酗酒或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有家庭成员被监禁,父母分居或离异等。

在过去的研究中,童年不良经历被发现与孩子日后的心脏病、中风、吸烟酗酒行为、抑郁、整体健康状况、社会能力等有关系。研究人员大卫·布朗提醒家长们,孩子面临的压力因素对他们的神经发育不利,进而有可能在其一生中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和疾病的出现。

上一页|1|2|3|4|下一页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