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看柴静《穹顶之下》需要理性,否则也无异于夜盲或者说掩盖了别人的声音

发表于2015-03-02

相信这几天大家都被柴静的《穹顶之下》刷屏的。我们的确需要有个像柴静这样的声音出来,但是一个声音出来以后我们要的不应是一窝蜂的向其看齐,一窝蜂的向其倒戈相向,我们更需要其他的声音,更为多样化的全面化的声音不停地去碰撞、搏击,需要更多的不同的利益群体进行博弈,否则,这同样不大益于社会进步,因为这无异于站在单个利益群体的道德高点去评价去决定事情的好坏事情的走向,这也是另外一种夜盲。

 

首先,为什么《穹顶之下》会造成轰动?

雾霾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现象,为什么没有人去说、去反映?是不懂?是事不关己?是没有权利?是怕?是无奈?

或许还有更多更多的原因,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我们习惯于沉默!

在这个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时刻,我们习惯于消费别人的私人问题,甚至于《穹顶之下》出来以后我们仍然有人利用这个大好机会去消费柴静私人的谈资——她吸烟、她移民等等等等,是的,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但是不是针对于作者个人的不同声音,这本来就是背离于议题的,就好像是气急败坏的辩论对手口中无辞了便脱口骂脏话!

是的,我们的大众要不沉默着,要不消费着这种无谓的谈资,所以我们也习惯于被权威言论所左右。

可是我们的问题是存在的,我们的身体能够感受到外界变化带给我们的伤害,甚至我们的潜意识也渴望着某种诉说,渴望着打破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沉寂!

所以,某种本来就带有光环的声音出来以后我们便一哄而上了,因为这本来就是我所要关注的呀,因为这本来就是我想说的呀,可是,你为什么没有说,你为什么不知道怎么去说?!!

这就是一个问题!

我们说知、行、果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雾霾对我们的影响,但我们没有能力让更多的人知道并采取行动,而柴静以专业的方式告诉我们what&how,是的,在这点上,我也佩服柴静本人的,她这么直接的批判国家制度问题,产业结构问题,的确很多人做不到,个人地位上做不到,专业技能上做不到。

但是,还有更多的人掌握了比柴静更多的背后数据,背后问题,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为什么他们没有说,这个我们看完《穹顶之下》是不是应该进行抨击?

我们很难去把握甚至无法把握,一个人能代表着全部人,所以,柴静的《穹顶之下》必须走下神坛,这才能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因为我们不再依附于权威,不再依附于光环,我们看问题能更加的全面和深度了。

雾霾背后还关联着一连串的工人阶级就业问题,一连串的既定利益群体,也就是说一连串的社会稳定问题,如何去平衡这些利益,西方有没有相关的经验借鉴,这是《穹顶之下》所欠缺的,或者说等待着更多的人站出来去深究,去评判博弈。这可能才是《穹顶之下》真正的意义。



发表于2015-03-02

首先,为什么《穹顶之下》会造成轰动?

雾霾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现象,为什么没有人去说、去反映?是不懂?是事不关己?是没有权利?是怕?是无奈?

或许还有更多更多的原因,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我们习惯于沉默!

在这个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时刻,我们习惯于消费别人的私人问题,甚至于《穹顶之下》出来以后我们仍然有人利用这个大好机会去消费柴静私人的谈资——她吸烟、她移民等等等等,是的,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但是不是针对于作者个人的不同声音,这本来就是背离于议题的,就好像是气急败坏的辩论对手口中无辞了便脱口骂脏话!

是的,我们的大众要不沉默着,要不消费着这种无谓的谈资。


待续。。。


发表于2015-03-02

就像买房那样,我们会货比三家,我们会看不同人的点评,我们看口碑,其实雾霾问题也应该是一样的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