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胡凯军的幸福生活

发表于2013-04-08

小是小名,书名太正统,拗,人们便他小,顺、方便,不费思维。如今,很多事都是这样。

小说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人也是动物嘛!”,还说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是正确的。名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你我什么都行,无所谓。他还说用辩证的眼光看,名字和体不是一回事,可以我小,也可以我大,你喊我我就答应,不喊就算了,我并没有逼你必须我什么的。我说,你比我大,那我你哥吧。“哥好哇,”这充分说明天下是一家嘛。说着拉住我的手说:“兄弟,从此以后,我们便是一家人了。哥一个字,爽啊。”

对于他诸如此类的观点,我是赞的,也只能赞,谁我们是弟兄呢,不过是因为不同而友好,好像互补似的。我也曾跟他争执过,说你的观点太偏,多数是谬论,他便引经据典,非争个道理出来不可,如果觉得理由不够充分,他还会带了纸笔,钻进书店,费半天功夫去查抄资料,非把你说服才罢手,几次以后,我只有顺从他,不敢有异议了。小很健谈,不像我怕生,轻声细语的,有十分我只敢说七分,小却相,可以把七分说十分。小可以和任何人随时谈,不出五分钟,两人定会哈哈大笑,仿佛是多年未见的朋友,如果是异,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小有一种质和魅力,无论家事、事、天下事还是油盐酱醋茶般毛蒜皮的小事,他总能拿出自己的观点(仅仅是自己的),并且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对此,我是深深的佩服,总是聆听他的倾吐。

“但这种魅力是要付出的,”小认真的说:“起码要付出思考吧,你看那些伟人和“家”们,那个不是这样。”小还介绍说,曹雪芹呕心沥,终未娶,狄更期则终未嫁,为什么,难道不是为人们留下宝贵的东西吗。

我说你想和他们站在一起?

“虽不能,也要向他们学习,算是看齐吧。”

“你这是什么理论,全不是…”我说别阿Q了。

小在营化工厂班,锅炉工,八小时轮班制,每天凌晨六点,小便换工作服,戴岗证,一路小跑一边哼着小曲走进厂房,那形活像老电影里的景,人们总是朝着朝,向着胜利前进。见到工一肩膀便说:“狗的,昨晚那儿疯去了,电话都关了。”之后发一圈烟,便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先用铲子把煤铲进推车,大一声走喽,车子便叽叽嘎嘎的向前冲去,走到锅炉前,用脚压住车轮,一推,一车煤便准确的倒入火膛中,火苗就兹兹的窜起老高,红的、绿的,忽高忽低,像在歌唱,像在舞蹈,这时候,小感觉是最幸福的。他想我便是工人阶级了,在为家作贡献呢,正是我的这一车车煤,保证了锅炉的正常燃烧,为工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想到这里小便高声唱道:“我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工作忙…”。

而下午五点下班后的时间,当然是自由和安逸的,先冲个澡,洗去一天的疲劳和辛苦,从到脚,经过的洗,小便浑舒适,仿佛全剔透一般,脚步也轻盈起来,一路小跑到菜场 棵大白菜,一袋活豆腐或者二两花生米,回家准备晚饭了。因为是单,一切只能靠自己,特别是吃饭问题,难免会遭些苦,小对此却不屑,他说厨房是最美丽的地方,因为人类首先要吃饱,才能睡得着,才能班,劳动;当然,照此推理,厨艺便是最美的艺术了。可小的厨艺一般,只学会炒回锅和煎花生米,烧汤,拌辣椒几样,都是他的最,每顿必是三大碗,最后咂咂,再喝两碗汤,里发出嗞嗞的声音,很是享受,仿佛是天下最美味的食物了。小说,能把最简单的食物吃出美味来,全世界独我一人,还说,这是需要哲学的。

说到哲学,小可是“哲学家”,在二他就读了《共产主义宣言》、《杜林论》、《费尔巴哈》和《哲学读本》几样书籍,当然现在还在读,他说,这几本书要终生学习的。读高一的时候,我问他,书说宇宙是无限大,怎么解释啊,在我思维里,没有无限大的概念呢,再大也得有个边界吧。小一时语塞,说待我翻过书后给你答案,但直到现在,他也没有给我答复,从此我便怀疑起他了,戏称他是“伪哲学”。小在高一因患鼻炎退学,去了南方谋生,但哲学不曾丢弃,最大的好是逛旧书店,专买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之类的书籍,几年下来,收获几大箱,他说这是他的宝贝儿子,从南方回到西南老家,一本未丢,被子、衣服却全丢了。回家后,小说经过几年的学习,视开阔了,思维也了一个高度,三句不离辩证法,唯物主义,并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比如打田,大家都忙着放打田的时候,他却在呼呼大睡,他说世人皆忙,都忙些什么呢,不休息好怎么去工作呢,按他这一理论,等他睡醒之后,半月未下雨,小只好改种旱季作物了,偏巧当年大旱,田颗粒无收,小的旱季作物却籽粒饱满,他逢人便说:“人是思维的动物,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不能蛮干,人啊,要学习啊,要争当学习型农民,科技型农民啊。”对此,村民却不悄,说是瞎猫逮耗子而已,小哈哈大笑,明年我们走着瞧。第二年又来到,但直到五月,一粒雨也没下,村民们忙着种旱季作物,小关书本,决定外出打工了,他说:“久晴必有久雨,我打,旱季将全军覆灭,典型的辩证法嘛。”果不其然,六月天下大雨,农田被淹。

小来到城里,却不找工作,先是四游玩,逛公园,蹲书店,仿佛城里人一般,他说:“玩就要玩出个质量来。”为了玩出个质量,小玩了大半年,期间也去找了工作,但不是嫌工作就工作嫌他,或者去几天班,因为老板一句话便不辞而别,选来选去,感觉卖报挺自由,还可以每天看报学习,知天下大事,便凌晨六点到报社摊报去中华路卖报。第一次买报,兴奋有余。到中华路却一脸茫然,每个候车亭都有买报者,无奈,僵硬着站在一中年买报者边,无语。观其言行,无法吆喝,听着他流利的买报~买报声,急之下,竟脱而出,我也是买报……,一下来,买六份得三元,一包方便面下肚,小感慨万端。几次工作之后,小才恍然大悟:实事求是啊。以目前的状况看,我是“小米加步”,只能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才行。这一转变果然有效果,几天便应聘到化工厂当锅炉工,有了蓝工作服,红岗证,他对我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我说你明白也太晚一点了,书早就写好的。他说这是典型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嘛,又一次铁的证明。我嫌他工作辛苦,替他在汽车厂找了份工作,他说谢了,我已经深深了这份工作,还是从生产一线作起吧,祖需要锅炉工。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