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90平方米占总量70% 为商业贿赂留下可怕缺口

发表于2006-07-16
争论已久的“90平方米”政策终于尘埃落定。建设部规定,90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积明确为单套住房的建筑面积,而70%比例将针对各城市年度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总面积。据7月13日的《信息时报》报道,得知此消息,广州不少地产商纷纷表示:“比我们预想的结果要好很多,终于松了口气。”

从理论上来看,即便将70%视为总量,开发商也没有理由纷纷“松了口气”,因为倘若某个楼盘全部都是超过“90平方米”的大套型,必然要有两个以上的楼盘全部都是低于“90平方米”的小户型,才能真正达到“90平方米”以下户型占总量70%的目标。如今,开发商纷纷表示“松了口气”,说明这些开发商都坚信自己能够摆脱“90平方米”的限制,而由别的开发商来建“90平方米”小套型的商品房。表面看,开发商之间将展开一场博弈,而背后的因素并不简单。

决定开发商命运的是主管审批的权力部门。在70%为单个项目的情况下,权力部门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因为制度是硬性的。而总量70%的裁量权却完全掌握在权力部门手中,总量是软的,是非制度性的。这就为权力寻租留下了一个可怕的缺口。一方面,开发商有了商业贿赂的动力,另一方面,权力拥有者有了寻租空间,在对权力的监督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谁能阻挡商业贿赂大行其道?
发表于2006-07-16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一直是商业贿赂的重灾区。今年2月,由22个部委组成的“反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确定的商业贿赂六大“重灾区”: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其中前两项都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连。国资委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曾撰文指出,房地产界多富豪的真正原因在于房地产业是中国最佳的寻租场所。

权力寻租的危害非常大。它不仅带来社会总福利损失,而且导致公共官员的腐败。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布坎南认为:“寻租从总体上看没有配置价值,是一种纯粹的社会浪费。”权力寻租不仅可能加剧资源配置的失灵,也容易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导致权力经济、腐败经济的衍生,市场经济自我调节的功能被弱化,而利益集团则通过贿赂权力等方式来实现利益最大化,给整个经济结构带来毁灭性破坏,导致整个社会腐败蔓延、效率低下。
发表于2006-07-16
预防权力寻租和商业贿赂最好的办法,就是设计制度的时候,使制度以刚性形态出现,不给权力发挥的空间———权力拥有者当然不希望这样做。事实上,在“90平方米”和70%两个数据出现后,一些人就在努力使这两个硬性指标软化:在建筑面积上做手脚,软化“90平方米”的规定;将70%以总量的方式予以软化。在长达两个多月的争论后,终于还是由建设部盖棺定论,给出了一个令开发商喜出望外的结论。而在决定70%的分配方面,建设部门自然享有发言权,无疑,它成为一大赢家。

70%从单项到总量,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这不仅预言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艰难,也暗示了权力对资源配置领域的留恋之强烈。总量70%为商业贿赂留下了一个可怕的缺口,谁又能填补这个缺口呢?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发表于2006-07-17
希望政策的执行者能够真正认识到制订者的本意,并履行职责,否则受伤的还是老百姓。
发表于2006-08-09
2006年以来各地房地产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房价节节攀升,虚火很高。在此背景下,房地产商恶意炒作,经济学家阳奉阴违,地方政府暗自高兴,人们百姓苦不堪言,中央政府忧心忡忡。让人们想起了2005年的那场以平抑房价为目的的调控,不堪回首。

2005中央政府踌躇满志,连下猛药,调控、平抑、降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可是一年过去了,除了上海和杭州的房地产市场上涨小有停顿,全国各地,从沿海到西部,从北京到小县城,房价还高涨依旧。

那么为什么中央政府的措施没有到达目的呢?2005年中央对房地产调控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带来了可怕的后果,使中央的政府的权威受到极大的挑战:

一、老百姓不在把中央政府放在心上,不在相信中央的宣传,对中央政府充满了失望。对于普通百姓,最需要安居乐业的,满怀希望房价回到正常的轨道,可是看到2006年新年一过,房地产上涨坚挺像吃了“伟哥”,为了生活焦头烂额的百姓更加“肾亏”。他们还怎么去相信中央政府?难道中央政府的措施就是为了今年的房价飞涨?难怪有人怀疑中央政府是不是真的诚心要平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

二、房地产开发商不在把中央政府放在眼里。如果2005年面对政府的猛药,很多开放商还有一定的紧张、犹豫,可是看到今天这样的结果,他们会变得比2005年以前更加疯狂和嚣张。涨价有理,什么房子不是给穷人盖的,什么富人和穷人要分开居住,……为了谋取暴利,他们依旧使出种种手段,囤积土地,制造谣言,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到最后,商人牟利,百姓受伤。

三、地方政府更是直接挑战中央政府权威。有法不依,有令不行。中央政府为了地方短期的经济利益,地方官员为了个人政绩,他们会更加不理睬中央的政策法令。其实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宏观调控这个事情上,确实是说的是一套,做的事另外一套,言行不一,表里不一,面对今天的结果,他们一方面暗自得意,甚至等着看中央的洋相。以后,别指望他们还会把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各种措施放在心上。

四、那些在房地产市场上“讨生活”的经济学家们这个时候也没有把中央政府的政策当回事。他们上窜下跳,阳奉阴违,助纣为虐,吃里爬外,胡言乱语,沾沾自喜,一个个暴露出丑恶的真实的面目。而个别的有良知的学人面对房价现实,也只好沉默不语。

最后还要补充说明的事情,中央的2005年的那个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要不是中央政府并非真心的想把房价降下来,那充分说明中央的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蓦然回首2005那场戏,是一场博弈,也是一场做秀。

不管怎么样,没有房子住还是没有房子住!为什么受伤的老百姓?
发表于2006-09-11
在德国埃森——中等城市,在市郊区买地,每平方才25欧,相当于¥260/m2,多便宜!
发表于2009-03-19
非常谢谢楼主,顶一下哦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