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万木草堂”传薪火

发表于2014-05-14

2009年,当地政府有意复兴万木草堂的文化地位。万木草堂是一个三进三间的小院落,占地面积只有600平米。郭建基去看了几回,在康、梁当年盛极一时的万木草堂(原“邱氏书屋”),百年之后却已几近废弃,“里面阴森森的。”

地段金贵,地块太小,历史上又占据着崇高的地位。这样一块地不是可以轻易动的,郭建基思前想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来做。从政府部门到文化界,他前前后后做了很多调研,征求过多方面的意见,大家都建议说:“这么好的地,别乱做。如果做一般的经营也赚不了大钱,人家还觉得庸俗。”

就在郭建基对万木草堂越来越上心的时候,很多竞争者也加入进来。巧合的是,在最后公开竞标答辩环节,主考官就是郭建基当初仔细请教过万木草堂历史背景的一位专家。事后他才了解到,之所以从公开竞标中胜出,从政府官员到学界,都希望郭建基能在万木草堂的保护性开发中融入更多文化元素,因为当时的东方文德广场已经运作到第七个年头,郭建基对文化地产的创新思想已在当地产生不小的影响力。

“这是一种无形的信任,也是一种空前的压力。”

郭建基回忆说,接手万木草堂之后,他的主导思路就是把这个地方打造为广州闹市区的一块文化净土。

如今,整修过的万木草堂与东方文德广场互为呼应,已经搞了100多场公益讲座,由当地商圈与社区开始,其影响力已扩张到广州社会各界,成为一张“文以载德,薪火相传”的公益活动名片。

因康、梁而盛,因康、梁而隐没于闹市的万木草堂,就这样得以重现当年的人文风采。

发表于2014-05-14

“文以载德,薪火相传”很有感染力

发表于2014-05-14

感谢郭建基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万木草堂的历史典故

发表于2014-05-14

东方文德广场和万木草堂在文德路上遥相辉映

发表于2014-05-15

发表于2014-05-16

很有文化气息

发表于2014-06-18

文以载德,薪火相传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