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家长需提防孩子一开学就变“伪差生”

发表于2011-08-03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伪差生”。
“伪差生”也可以称作“假性差生”,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是在和威特教育教师团队的一次闲聊中,觉得比较新颖,所以引发了自己的兴趣,于是就上网特意搜索了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但是相关的资料很少,因为在绝大部分老师和家长眼中,“伪差生”往往被定向为“真差生”。
在此,确实有需要为这些“伪差生”伸一下冤!
首先,怎么样的学生才会被误认为是“真差生”。
      成绩不好不坏,文科成绩好,理科成绩低。
      日常比较调皮。
      常和“真差生”混在一起。
      常与家长和老师意见相悖。
      个性较强,行为过激。
      家庭环境或学习环境较差。
      老师的主观印象直接定义为“真差生”。
有这7类特征的孩子都很容易就被归纳为“真差生”行列,在我眼中的确有点冤枉。
 
第二,为什么他们会被误认为是“真差生”呢?
我个人觉得啊,这还是中国的教育模式导致的,因为在老师和家长眼中,成绩差=差生!这个观念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成绩差了,性格再好,你也只是一个“木讷的差生”;成绩高了,脾气多坏,还是一个“活泼的好学生”。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现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老师和家长的观念也随之转变,但是他们心中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是个学习好,听话的孩子呢?
所以,很多“伪差生”在这种大环境下,就“诞生”了。
 
第三,孩子什么时候会出现“伪差生”现象呢?
“伪差生”就如季节性病毒一样,是有时间性的,如9月份10月份和3月份4月份,这些开学的衔接时期。一轮假期玩耍放纵过后,学习接受能力跟不上老师的授课速度,导致学习进度缓慢,渐渐地就脱离了大部队。考完试后,成绩一出来,对比一下分数,发现自己在“贫困线”(及格线)徘徊,而别人都“奔小康”去了。
而且,这两个阶段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跟不上进度,成绩就变差,成绩差了,就容易受到长辈或老师的职责,丧失信心。然后第二个学期,成绩还是跟不上进度,如此恶性循环。
第四,“伪差生”有何危害
如果放任这类“伪差生”不管,很可能就发展成为真正的差生。这算是一个恶性的循环:理科成绩变差、性格不好,老师家长屡教不改,然后成绩整体下降,品行越来越坏,最后在校老师一般就采取不闻不问的处理方法。这是对家庭和孩子日后成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五,如何挽救“伪差生”?
可能这里用“挽救”二字的确有点重,不过在我国这样的教育环境下确实贴切,脱掉“差生”标签会让孩子的身心或多或少有所改善的。
话说回来,当时我听到“伪差生”这个名词后,特意回去和威特的周校长探讨过这个问题。这类型的学生,如何补救,又该如何让老师和家长认识到孩子是“假性差生”。
周校长提出了6个解决补救建议,我初步归纳如下:
1.老师的关爱。因为很多真差生就是因为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而形成的。如果老师将更多的关爱投放在这些孩子身上,那么师生之间就会互相信任,孩子也因为老师的关注,成绩慢慢跟上。但是在学校里面,很多老师也有升学的压力,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家长也该好好考虑。
2.知识的补救。这个和上一个方法差不多,但是上一个方法也有些理想化,家长凭什么让老师对你“伪差生”孩子特殊照顾呢?这样不是有失公平?周校长就说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课外辅导这么盛行的原因之一,在课堂上得不到的,课外辅导都能提供给孩子。
3.兴趣的转移。孩子变成“伪差生”原因很多因为兴趣的方向错了,家庭应该引导孩子向好的兴趣发展。
4.志向的培养。让孩子认识到无论自己将来想干什么,现在就应该努力学习,才能完成自己的愿望。如何从志向愿望引导到学习上面去,我相信家长应该都很有经验的。
5.集体的激励。养成一个团结互爱的环境,多些激励少些责备,这样对孩子重拾信心会有重要的助力的。
6.表彰激励法。“伪差生”更需要表扬,老师和家长不要一味的批评,要善于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加以激励,通过优点改正不足。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