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好的辅导,学生应该收获更多的是书本背后的内容

发表于2013-06-03

好的辅导,学生应该收获更多的是书本背后的内容


最近一个以前的学生家长和我聊起女儿的学习,读高中后也找过数学家教,可两次后就不想去了,她说老师只是把不懂不会的再讲一遍,照本宣科,和自己看书差不多,没有新意,“和袁老师以前的辅导完全两回事!”。

可说实话,二十年前我的辅导也是这样,“比自己看书强不了多少”,效果自然不太好。可是怎样让学生感觉到老师让他的收获比自己看书更多呢?我想这是老师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

首先要求老师对于书本上的内容有一种见山不是山的高度,帮助学生尽快了解一个知识点在各种伪装下的演化,与其它知识点结合后的延伸,尽最大可能充实书本的内容,让学生把书读厚。

之后要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能自己用树形图写出一本书的主要知识点,哪儿是难点,哪儿是重点,它们的演化延伸。这样又把书读薄了。

老师应该逐渐让学生有一种能驾驭书本的能力,面对多如牛毛的参考书,能挑出自己需要的书,挑出自己需要的内容,

湖北省重点中学退休高级教师 提供高质量初中数学家教  联系方式见博客


发表于2013-07-03

昨天在电视上看到二手汽车拆件市场,一辆辆二手汽车先是被大卸八块,拆成一个个零件,然后由师傅检查,把可以用的零件分门别类放入仓库,等顾客来修车,就拿出来用。

其实学习也是一样,教材提供的公式定理当然是可以用的零件,但太初级,就像是做汽车的原材料,如钢板、玻璃、塑料等等,你直接用它们来做汽车,工程量就太大了。需要事先在各个配件厂把原材料加工成各种零部件,送到汽车厂直接组装。这种零部件越大,需要的数目就越小,组装就越快。解题也像做汽车一样,如果你的知识仓库里只有几个公式定理,你的思维加工的工程量就太大,因此你也必须有大量的半成品一样零部件,直接挑选、组装。

那么这些“零部件”怎么来的呢?大量的习题和书籍就就像二手车,学生就是拆车的师傅,脑子里不可能是一部部“整车”,必须善于从这些材料中拆卸出将来有用的零件,有些还要进行修理,甚至事先组合成更大的零件,再分门别类放入仓库。这样解题时才会视野开阔,思维敏捷。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