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人民日报全篇【粤语保卫战】,力撑广州街坊,胜利!

发表于2010-07-21


 

广州电视台在公共汽车上做的粤语广告,意思是:“下班回家看好戏,每晚7点约定你”。 《 人民日报 》 记者 邓圩摄

发表于2010-07-21

开栏的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浓浓的乡音洗不掉悠久的岁月印痕和独特的地域情愫。腔调各异的方言,在历史淘洗和文明冲击下,仍保留着古语音韵和文化遗存。它们已经不仅仅是地理表征和情感纽带,更凝聚为一种民族记忆。


 


然而,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演进之下,古老的方言正呈现出逐渐式微的态势——人口流动冲击方言的地域框架,年轻一代逐渐疏离方言,在大城市尤甚。方言何去何从?今日起,本版推出系列报道,直击身陷“说话”风波的大城市,探讨当今的大城市人该如何“说话”。

发表于2010-07-21
争论缘起

 


7月5日,广州市政协召开会议,政协常委会专题报告提交书面建议:“把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或新闻频道改为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语的节目频道,或在其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的主时段中用普通话播出”。


不少人以为要取消广州电视台主频道的粤语播出。广州市政协立即回应并做出解释。


但激昂情绪依然涌动,“粤语沦陷”,“保卫粤语”,“广州人面临集体失忆”……种种“耸人听闻”的字眼频现媒体,充斥着焦虑感。



日前,一批广州本地“80后”来到市中心人民公园,以“快闪”方式齐唱粤语歌,以让更多人关注粤语和广州文化。


 


7月11日晚8时,南方电视台“今日最新闻”节目设置投票“粤语真的岌岌可危吗?”不到半小时,五千多观众投票说“是”。


争论还波及整个粤港澳地区,以及粤语移民较多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其波及范围之广,论争热度之高,用市政协一位官员的话来说:几乎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建议或者提案。


粤语沦陷?

发表于2010-07-21
三把“火”烧热“粤普之争”

这条建议只是广州市政协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35条中的一条。


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7月5日阐述事情并发微博:“母语告急!岭南文化垂危!!粤语何去何从或许今天见分晓!!!”短短几个小时,这条微博便有上千条评论和数千条转载。


 


事实上,此次粤语和普通话之争经过了三个阶段,三把“火”让论争越演越烈。


第一把“火”烧在今年6月,广州市政协针对亚运软环境相关问题开始进行调研、调查时,在其网站挂出了关于广州电视台播音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观众希望广州电视台继续沿用粤语播报方式。


当时,曾因主持广州台《新闻日日睇》栏目在本地颇有拥趸的传媒人陈扬在微博上发出疾呼,呼吁市民前往市政协网站上参与该调查,捍卫粤语。帖子上写道:粤语沦陷,广州TV将出现“天坑”!


 


7月5日,广州市政协书面建议给这把“火”加了把劲儿。更多的广州人似乎读出了广州电视台粤语播音要被弱化和取消的意思。尽管广州市政协解释,是建议在综合频道和主要频道的主要时段改为普通话播音,如中午12时至下午2时、晚上7时至10时。但市民还是质疑,“这样的安排意味着黄金时段没有粤语。”


 


7月9日,当地媒体再添油加“火”,以《同声同气祖孙俩竟变“鸡同鸭讲”》为题报道了广州越秀区执信南路小学“封杀”粤语一事,讲述了老广州祖孙语言不通、新广州人想学粤语而无环境的经历。


 


广州电视台在市政协书面建议出来后,连续几天在主要时段新闻以客观报道形式表明观点:“建议一出,就受到不少市民的质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广州方言和岭南文化的延续。”


 


22年前,作为毗邻港澳的特殊地区,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广州电视台用粤语播音。现在广州台拥有8个频道,但作为主频道的综合频道除15分钟含广告的普通话新闻和中国城市报道栏目外,没有普通话节目。伴随新一代广州人成长,广州电视台也成为“新客家”学习粤语的去处。


广州市民虞桥十多年前从老家江苏到广东工作。现在能说一口流利粤语的他,也不赞同广州台改讲普通话:“广州台当然要用广州话,普通话看中央台、卫视就可以。粤语台本来就少,改成普通话就没有了广州特色。”


家住广州荔湾区逢源街的广州老市民黎阿伯说得更直接:“有好多外地人来广东都想学讲广东话,只要电视台加上中文字幕就可以了,就算听不懂但可以看字幕,还学番(粤语:学会)一两句广东话,你话几好(粤语:你说多好)?”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