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楼市"旺季"变"望季"广州房价还很理性?

发表于2011-06-07
限购令下,全面收紧的房贷也没能成为压死骆驼的稻草。房贷收紧风声不断的5月份,一线城市楼市反而隐现“红5月”迹象,广州、深圳、上海5月份成交环比、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

如果说上海、深圳成交量的回升,仅仅是房价下滑这一因素的话。广州成交量的回升,情况要复杂得多。一方面,固然有部分楼盘开价低于预期的因素;另一方面还有增城、从化的 ,为资金流入留下了通道,而限价令的出台,更提升了增城楼市的吸引力。

“红5月”的出现,并没有让楼市担忧回暖会遭致政策又一重拳。在业内看来,限购与房贷的收紧,毕竟困住了很大一部分消费力,外地楼盘又在“抢食”,在没有更多出现的情况下,“旺季”之后将是“望季”,成交会逐步削弱,去年9、10月份量价齐涨的盛况难以再现,政策重拳再出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

发表于2011-06-07

5月成交继续反弹

4月份楼市反弹,一度让市场兴奋,毕竟,成交均价下跌、成交量上升,是楼市走向理性的开端。

进入5月份,成交反弹的势头没有减缓的趋势。“五一”期间,现场人气旺盛、成交活跃的楼盘不在少数。就算进入5月末,依然有不少楼盘旺场。“开发商的报数肯定有一定的水分”,业内人士吴定金说,不过水分不会很大,“很多楼盘旺销确是事实”。“很多楼盘”中,有的来自东部,有的来自西部,有的来自南部。

如果说业内人士的判断来自于自身的观感,带有主观性,那么阳光家缘的监测数据则可以更客观地说明问题。某网站监控阳光家缘数据显示,5月,广州十区两市的成交套数为7499套,环比4月份的5461套、同比去年5月份的4025套均有大幅增长。

广州并非一枝独秀,一线城市中的深圳、上海5月份的成交势头同样不错。深圳某房地产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深圳一手住宅成交套数为2949套,环比4月份的1904套、同比去年5月份的1386套都有大幅提升。上海情况也不错,5月份一手住宅成交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同样是环比、同比均出现上涨。只有北京不甚乐观,5月份预售住宅签约率不足10%,比4月份的30%要低不少。

发表于2011-06-07
百城价格指数”今日出炉,房天下数据监控最新统计显示,5月百城住宅均价为8819元/平方米,环比、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涨幅分别为 0.53%、5.12%,北、上、广、深等十大重点城市房价环同比皆涨,相比较去年同期轮番密集的楼市调控政策,限购、一房一价等政策显得稍微乏力,依然止不住房价上涨势头。
发表于2011-06-07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 房天下数据监控整理

发表于2011-06-07

5月百城住宅均价8819元/平 76城房价依然上涨

最新数据显示,刚过去的5月份,全国百城住宅均价为8819元/平方米,其中76城市价格环比上涨,3个城市与上月持平,21个城市环比下跌,涨、跌城市数目与4月基本持平。

直至昨日(31日),“一房一价”新政执行已满月,但从各地的执行情况来看,楼市似乎对“一房一价”这个政策“免疫”。发改委重申“一房一价”旨在杜绝房地产市场肆意、信息不公开、等乱象,并没有明令稳定房价,因此,尽管“一房一价”满月,房价该涨的还是继续涨。

发表于2011-06-07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 房天下数据监控整理

发表于2011-06-07

十大城市房价涨幅收窄 5月均价15820元/平

5月北、上、广、深、渝等十大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1582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11%,具体来看,深圳、武汉、广州、上海、重庆以及北京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除深圳外,其他城市房价涨幅均在1%以内,回顾今年以来的房价走势,房价虽然呈现出攀升的迹象,但环比涨幅正逐步收窄,新建住宅房价控制目标政策初见成效。

发表于2011-06-07

市房管局局长:经横向和纵向比较 广州房价理性

羊城晚报讯记者赵燕华报道:“横向、纵向比较,广州房价都是理性的。”3日,市国土房管局局长李俊夫首次对广州房价谈了看法,他认为,广州房价涨幅远低于GDP和人均收入涨幅。

李俊夫引用中国社科院去年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0-2011)》作横向的城市间房价比较:广州去年房价泡沫指数低于30%,在35个大中城市中位列第23位,低于一线城市和一些二、三线城市。

发表于2011-06-07

纵向比较,2007年下半年至今的4年多时间内,除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房价呈上涨态势外,其余时间广州房价保持平稳或平缓下降的态势。李俊夫说:“今年5月一手房价12477元/平方米,比2007年10月的房价高峰11574元/平方米,仅增长了7.8%。而这期间,广州的GDP增长了56%,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8%,可以说房价涨幅远低于GDP和人均收入涨幅。”

“广州市民其实具有务实的消费理念,住房消费还是以自住为主,性购房比例较小。”李俊夫表示,去年购买第三套以上住房的群体只占消费总量的10%左右。这意味着,有9成市民购房是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和改善居住环境的刚性需求。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