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广州番禺尝试“20分钟课堂” 摒弃灌输式路径

发表于2012-12-08

广州番禺尝试“20分钟课堂” 摒弃灌输式路径     番禺区召开全区“课堂改革阶段性小结现场会”,全区100多所进行课堂改革小结分析。番禺区局教研室黎主任介绍,该区今年3月份开始启动中课堂教改,接下来,全区230多所中校将全面启动课堂教改思路,采取中校课堂嫁接高校课堂的模式,摒弃过去由“老师讲”的灌输式路径,改为每堂课老师“讲”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课堂至少保证一半的时间用于学生讨论、思考、再讨论的课堂模式。这也是番禺区近10年来启动规模最大的课堂改革。
百年老校试水“20分钟课堂”
“同样的毕业人数,同样的生源,在实行课改之后,象贤近两年高考上重点线人数比课改前增加了7倍,上本科线人数比课改前增加超过一倍。”
昨天的现场会上,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番禺象贤作为经验代表向部分传输了自己的“法宝”。校长谭小华介绍说,象贤试行了3年的课堂改革,关键的核心是通过加强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主体角色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效率。一方面老师采取分类研究模式, 由过去的灌输式讲课改为现在抓住实际问题“精讲”;另一方面通过“精讲”为课堂学生讨论腾出时间,由老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讨论 解决各自不同的“疑难杂症”,让所学内容得以及时消化。
这种思路,在象贤被称为“20分钟课堂”理念,即每一节课教师讲的总时间不多于20分钟,而学生思考、讨论、解答、训练的总时间不少于20分钟。其落实效果目前已作为象贤评价教师课堂的重要指标,以期改变过去传统生参与度低、满堂灌的现象。
谭小华介绍,从最初尝试部分年级和课程的课改到现在全校全面推进课改,课堂观念和习惯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课堂上老师开始“精讲”了,学生开始“活跃”了,“满堂灌”课堂完全消失了,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很活跃,学生也更自信。
老师主“导”学生主“议”
昨天的现场会上,来自番禺区仲元、番禺、市桥德兴等就现场介绍了各自不同的课改试验方法。在番禺试验的毕业班,该校根 据毕业班的特点设计了“前置诊断测评课”和“反馈展示预习课”,针对非毕业班实际情况则设计了主巩固旧课和自学新课,课堂上按照3:3:2的时间比例安排 老师讲,学生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不同环节安排。
番禺区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未来230多所中校如何探索新模式,真正让学生带着思考上课、又及时消化各种各样的难题和“困惑”,才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精炼课堂“讲课”时间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而闻讯的家长们则疑问,如何在“压缩”老师讲课的同时不让内容“缩水”?对此,番禺区局方面 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能让课堂讲课减时却不降质,一些试点的采取了“分类模式”,以化学为例,其涉及到概念、原理、试验、规律等不同知识类型,学 校就将同年级化学老师组合在一起,结合不同知识类型制定不同的导学稿,发给学生们作为课前预习课件,这样既增强科学性、汇集更多老师的智慧,又能提高 学习的逻辑性。今后全区考虑在更多中校推广这一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能够真正让讨论不流于形式,番禺不少试行课改的采取学生“小组”模式,结合不同学生所长,按照五六人不等的形式组 建各班级“小组”,在老师讲和师生互动之间的讨论环节,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困惑和体会进行小组讨论,让同学“互助”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对于一些学生 们难以理解的又具有共性的问题,由小组将问题写在“疑难本”由老师提出来与全班同学互动讨论解决;为了能够有效地监督小组成员的讨论效率,各组设立学科带头人、由每个学生都分别担任不同的学科代表,既提高学生的自信,又能让同学互相监督、提高思考和讨论的积极性。
番禺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能让学生能够抓住要领、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老师会对学生的预习提供几个主要的思路引导:一是对学生解读 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提纲挈领、有明确的预习导向;二是帮助学生提炼出当次学习任务的重点、难点和要点,让学生的思考不“跑偏”;三是为学生点明子 自主学习和思维的方向有哪些。
龙文:南沙区进港大道60号坤豪大厦二楼(农业银行旁)  电话:020-34687023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