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从化五道菜,看着就嘴馋呀有木有

发表于2014-07-04

从化五道菜”是从化人早前一起推选出来的。能称得上“从化五道菜”的菜式,必须要充分体现从化美食从原料到烹饪技艺上的本土性、非季节性、普及性和特色性,所选菜式原料以从化本土特产为主,一年四季皆有,烹饪方法独特、可操作性强,菜肴口味能为公众认同,代表着从化农家美食特色。


经过1个多月的推选,最终推选出了:泥焗走地鸡、吕田焖大肉、桂峰酿豆腐、流溪大鱼头、香叶乌鬃鹅另外值得一提,在从化要做这5道菜的餐厅必须取得从化市旅游局认证,全市能做的餐厅十个指头数得完。


※泥焗走地鸡


话说从前有个乞丐,在路上见到一只狐狸咬着一只鸡,乞丐一棍打跑了狐狸,捡起只大鸡,鸡颈被狐狸咬伤了。乞丐抱着鸡往前走,看见一条小山村,于是入村见人就问:“鸡是谁的?”,见无人认领,乞丐于是在路边煮鸡吃。时值冬天,割了稻子,稻田晒得干裂,表面一层泥好像一片片瓦。乞丐把一片片泥瓦砌成一个炉子,炉里堆起柴火,把炉子烧得通红乞丐鸡连毛糊上烂泥巴,就近摘了芋头叶,把泥鸡包好,放入红炉中,将炉子上部的泥片压碎,全鸡封好。炉子渐渐凉了,乞丐把鸡掏出,芋头叶焦了,烂泥巴干硬了。乞丐把泥一剥,泥粘着鸡毛成片拔下,鸡肉奇香无比,一阵香风吹入小村,村民一见,有人盛饭,有人拿米,跑出来同乞丐换块鸡肉吃。从此,泥焗鸡的做法就传开了。


※吕田焖大肉




吕田炆大肉是从化历史悠久的一道名菜,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大而方正;二是爽而不腻;三是香而色红



提起吕田炆大肉,要追溯到几千年前。吕田是岭南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出土了不少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古人类用的是石器,切肉当然是大块这也保持新石器时代的遗风。吕田人以肥为美,喜食肥肉,但太肥腻的肉不好吃,也不宜多吃。于是聪明的吕田人想出了好办法:一是选用上好的五花腩;二是用瓦锅煮水先将部分油脂去掉,捞起晾干;三是慢火蒸肉,把流出的油脂去掉;四是用豆角干垫底再蒸,吸附油脂熟肉起锅,香味四溢



※桂峰酿豆腐





※香叶乌鬃鹅


古时候,从化有个员外,员外有个女儿,聪明秀丽,有钱有面的人纷纷托媒,女儿却偏偏要嫁给一个农村小伙子亚牛。员外无奈,便说:“老夫最爱吃鹅,谁的鹅最好吃,我就把女儿许配给谁!”

员外一言既出,富贵人家纷纷找肥鹅,请名师,反复烹制。亚牛家穷志不穷,也要“竞争上岗”,就卖柴买鹅花(鹅苗)。他母亲天天赶着小鹅到野外吃草(吃草长大的鹅叫草鹅)。吃鹅选婿的日子到了,富贵人家请名师、用珍贵药材配料制作,吹吹打打,披红挂绿,把一只只大肥鹅送到员外府上。亚牛却买不起上等香料,情急生智,到村边摘下一把鸡心黄皮叶,又上山去摘下一把山桂叶,舂烂加些蒜茸、自家的糯米酒等,混合做配料,用大瓦煲文火焗好,用个旧竹篮挑往员外家,富人见了,纷纷发笑。谁知一揭煲盖,香气袭人,味冠群鹅,员外大喜,不得不将女儿嫁给亚牛。从此,此鹅闻名从化!



※流溪大鱼头




1961年9月12日,郭沫若畅游流溪河水库。即兴作了几首好诗。水库渔业队派船到湖心在70多米深的水下网了几条大头鱼,饭堂用从化特香的红葱头炮制。郭沫若连连举筷,大赞:“好吃!好吃!”流溪河水清质纯,碧波荡漾,湖光山色,鱼也特别鲜美,大鱼头更是上品。山中负离子多,连做配料的香菜也与众不同。从此,流溪鱼头就成了解放后从化的一道新名菜。


发表于2014-07-04

这个图片好漂亮啊,都看饿了

发表于2014-07-04

这个油腻的,我不喜欢

发表于2014-07-04

那个肥肉女生看到了都觉得怕呀!

发表于2014-07-04

感觉都是腻腻的,楼主有清淡一点的么?

发表于2014-07-04

看到就觉得腻了

发表于2014-07-04
爆春小王子,您好!您所发的帖子“从化五道菜,看着就嘴馋呀有木有”已被设置为精华帖,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
发表于2014-07-04
爆春小王子,您好!您所发的帖子“从化五道菜,看着就嘴馋呀有木有”已被设置为固顶帖,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