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2014年,投资方向的转折点

发表于2014-02-08

马年第一个交易日的顽强超过预期


马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低开高走,而且盘面颇为活跃。如果不是银行股,保险股等大市值股票拖累,市场表现其实是比较强劲的。但我似乎对这种强劲表现无动于衷,应该说不大领情吧——倒不如暴跌来得痛快。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对于技术层面(而非战略层面)的【明斯基时刻】,我是有所警觉和事先准备的。


1、一套租期到期的中心城区房产,不再续租

节前租约就到期了。虽然有很多中介迫切想帮我做成生意,租金也比刚到期的高至少20%,但被我婉拒。

一方面、我将意向租金大幅调高了50%,真实本意是【不想续租了】。

一方面,我也向中介传递了“有意放售”的意向,比节前的市场成交价高15%左右。我估计4-6月可以成交。

中介说只要签两个月的独家代理,就动用公司资源将我的房源在电视,报纸和互联网上全面铺开推广,重点推荐。我强调【我的报价是实收,不支付中介费的喔】。中介们推心置腹地说,当然,理应如此。业主签署独家代理协议之后的立体推介都是免费推介。


我早就萌生【再卖一套房】的心意,但始终有些踟蹰犹豫。正逢有套房租约到期,我也顺水推舟,半推半就地着手这件事。


①、炒股战绩尚可,

保守地说,翻番还是有了。若略带一些炫耀的话,还可以把利润唱得更高些。主要是期间有一些出金,到底应将出金计入分子,还是计入分母?但按最保守的计算方式,翻番是有的。这说明,【哥可以继续在这条“乌烟瘴气、臭气熏天的黑道”上追加投资】。


②、应对主板可能出现的【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存在{明斯基时刻}的各种可能性】

时刻准备着,迎接二级市场现金流危机的出现。


③、掘金【新三板】的需要

新三板已推出,当新三板上市公司的市盈率稳定在三倍左右(最高五倍),找一些管理层可靠,经营尚可的潜力黑马,做长线股东。投资新三板,我的原则是【先要见到管理层,大家吃吃饭,谈谈心,能够互相接受而且成为了朋友】,然后再买入持股。

到企业调研?那根本不叫事,起码也得去过10次8次。否则,人家公司董事长或管理层也不可能上杆子与我等素不相识的投资者吃饭啊?


2、融资规模在年前大幅降低

这一块预留了很大的空间。不暴跌的话,基本不考虑增大融资规模。随着总市值的继续膨胀,融资占比很快就可萎缩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即使总市值因种种原因出现显著下挫,也不影响【暴跌抄底】的既定预案。


3、持仓都是【核心资产】

也没有任何卖出的理由。


4、养成并保持【每日动用5%-10%的仓位做(当日T)、(隔日T)】的习惯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明白人都知道,【当日T】或【隔日T】这一块,其实也可视为现金预备队。



二、现在上涨的大多数股票,主要都是【还不心甘情愿赴死的创小板】和【反复炒作的老套题材】


TMT真的已经是老掉牙的题材了,他们还在炒——只能说他们无计可施。

炼钢的炉子都是智能高炉,随便一间工厂的桁架一般也是智能的,起码也是半自动的。咋就没人吵呢?现在炒的各种所谓题材,也没有哪个参与者相信。振臂一呼,告诉大伙:就炒这个。这种市场状态令人觉得有些低级趣味,我是不愿意参与的。

我只能说,【深陷其中的主力不但已经无力回天,而且在心态上也已经屌丝化】。是啊,创小板主力出货的目标客户大多是屌丝,而且他们自己也越来越屌丝了。


许多我看好的股票,要么处于蓄势待发状态,要么涨幅也不是很好。我明白,都是想着【再洗一次盘】或是【再挖一个坑】。这让我觉得有些无趣。



发表于2014-02-10

大盘出现突破


今天市场极为活跃,几乎满屏皆红,大量个股的涨幅超过5%。这种突破性上涨超乎预期。盘中有些感慨,要是象节前那样全满仓就好了。但想想为了控制风险,必然有得必有失,还是踏实谨慎些为好。因此,我继续保持现有仓位,继续保持较大的腾挪余地,没有贸然加仓。嗯,既定的操盘策略必须坚持。


1、满仓核心资产(既然是核心资产,一时的价格涨跌不在权衡考虑范围内)

2、低水位融资,不暴跌基本不增加杠杆。

3、保持一定比例的【当日T】或【隔日T】。


我觉得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态势很舒服,虽然上涨的时候赚得少了,但下跌时的办法多了,腾挪余地也大。


今天的强劲走势,放量大涨、普涨,很健康。显然这种涨势不会随时终止,而是应持续一段时期。最悲观地看,也能持续好几天。比较折中的预期是数周(比方说三、五周)的行情应该有。

令人想到一年前(2012年底、2013年初),由银行地产发动的跨年度行情。那一波为期三个月。势头相似。但不同的是,这次是百花齐放,而权重股的表现比较平庸。但沪深两市的交易量已达3000亿,这既是喜人的,又令人忧心忡忡。喜的是底部放巨量,这是好事。忧的是第一天3000亿,两天岂不是就达6000亿了?印象中我们熟悉的那些资金数据,并不包括基金和券商。而且通过光大乌龙指事件使我们知道,券商买股票可以先不用动用资金的,好像有那么1-2天的周转期。这意味着


1、场内存量保证金6000亿的边界是可以有所越界的。

因为这笔数不包括基金和券商的资金,而且券商当日买股票可以不动用现金。


2、今天卖出的资金,明天就可以买入,除非卖券者不想买入。

可见,除了手续费损耗,场内资金并不会因为买卖交易而出现损耗。


这样子搞的话,必然出现【资金滚动】和【板块轮动】效应,直到【资金推动效应】逐波衰竭为止。当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也只能如此。当然,肯定会有一些个股,有一些板块或概念,是持续性上涨。LET ME SAY,如果说持续的上涨才是真的涨,那么【只有少数上涨是真正的上涨】。他们混杂在此起彼伏的大盘中,

—— 有的是领涨,随便先来【N连扳】,途中稍作停顿,又来一轮【M连扳】,于是成为一个阶段的龙头。

—— 有的不是很起眼,直到涨了很久才被市场察觉:这才是真正的大牛股。


两者都是【天籁之音】。

以前,我曾尝试在喧闹声中辨认出真正的【天籁之音】。但经这两年的反复尝试,我终于死心了:事先不可能辨别【天籁之音】。只有“尽人事,听天命”。现在的我,即使遇到今天这种万马奔腾的场面,已经淡定了很多。可以说不咋操心了,也不着急了。爱谁谁,爱咋咋地吧。



发表于2014-02-11

每当行情活络之际我的兴致都不是很高


这已成惯例。


一是因为我的持仓涨幅不算好(或者不算最好),或这几天的涨幅不好(或不是最好)

失落一


二是因为我想买但没有买的股票开始上涨

失落二。想买但没有买的股票,以前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满仓别的股票没钱买,最近是为了控制风险、或出现黑天鹅,忍住不买。


或许这就是“炒股总让人感觉很别扭”的原因吧。

这不能怪股市,都是自身的问题。我知道问题所在,也能合理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的蔓延,不让松散的懒洋洋或毫无缘由的失落感影响决策和操盘。说句实在的,回顾笔者的主力核心资产的表现,其实也非常给力了。除了建仓的第一个季度下跌,其余的每个季度都是上涨。如果是【按季度】,这两年我应该很开心才对。但实际这两年我一直很纠结,开心的时刻很少自从炒了股,就很少有开怀和舒坦的日子。感觉上很吃力,似乎用了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忍受了无数煎熬,好不容易才走到了现在似的。主要就是天天都接触,眼睛、大脑和内心,天天都在接受各种信息。我比较难能可贵的就是【忍住了】。既然是个【忍】字,自然不大可能有什么成就感和幸福感。


股民的幸福在哪里?

关键是【蒙上眼睛】。是啊,只有【先蒙上了眼睛】,才能是【心如止水,情若死灰】。“包括笔者在内的股民的那点心思”我是知道的,幸福绝不是“今天买入,明天就开始(上涨)”——说(拉板)那也不对。


1、【今天买入,明天就开始拉板】——不幸福

因为还有很多【N连扳】,都是人家的。


2、【今天买入,明天就开始N连扳】——较低层次的幸福感

人家不但【N连扳】,还尼玛【一字N连扳】,连中途被洗出去的风险都没有。


3、【今天买入,明天就开始(一字N连扳)】——中级幸福

人家是10个,还有14个的了。你的这个才几个一字N连扳嘛?


4、股民的最高幸福,也非【今天买入,明天就开始(连续10个一字N连扳)】那么简单

准确地说,我打算买入的股票天天跌停,我正在持有的股票【昨天买的,今天开始(连续10个一字N连扳】。

最好大盘基本跌停。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独立喧闹的街头,早春料峭,横风冷雨,笑看他人逆流唯我顺流。股民的幸福,莫过于此。


今天大盘继续放量上涨,成交量继续温和放大,但其中似有玄机。


一是盘中突然出现【热点转换】

创业板和中小板盘中暴跌,随后跌幅有所收窄。银行股、券商、保险,部分地产股等权重股出现爆拉。转换的力度极大,但不知是否成功?我只能说拭目以待。

银行股的上涨,资金面基础并不牢靠,场内哪有那么多资金啊同志们。而且我对银行股也并不感冒,可以说毫无期待可言。公正地说,什么股票涨都比①新股和②创小板继续博傻要强得多。出于对包括银行股在内的各种业绩优质股的最起码的同情心和“做人最起码的道理”,包括银行股在内的当前业绩较为优秀的股票上涨,我是支持的,起码是默认的。


①新股和②创小板的博傻已经到了“嚣张”的程度,当年指鹿为马的赵高也不过如此吧,实在看不下去了。人家起码是权倾天下的赵高,你们丫又算哪根葱,也学人家赵高?他们完全当二级市场都是二傻子,尽情地藐视,简直是羞辱,挑战人类的各种底线。


二是昨日的普涨势头减弱

涨跌互现。但因为部分权重股表现出色,指数的涨幅依然靓丽。


我今天继续比较谨慎,【不遇黑天鹅,基本不再追加杠杆】的基本原则基本上得以延续。

不得不补充,在上午的尾段和下午的早段,笔者经慎重考虑后决定,小幅追加一点一直想开仓的【一线城市工业地产股】,主要是受到了银行大幅爆拉的鼓舞。买盘不算大也就几万股,还是放在( ),排名也是很靠前的。都要大约半个小时才完成成交。嗯,这样的股,买了才放心。

发表于2014-02-13

对于行情总有些茫然和不知所措


应该从去年年底开始到现在,我对市场的发展趋势渐渐有些失去了方向感。人一旦失去了大方向,具体操盘就会比较茫然和不知所措。感觉就是低着头走路,只能看着眼前的几步路。抬头一望一片雾霾也看不远,也许是泥泞小道,更可能是充满陷阱和荆棘的艰难险途。


今天市场大幅震荡,其实是普跌格局,因有部分权重股的拉抬,指数只表现为震荡。盘中有三次较为明显的下跌,以尾盘最后一次下跌最为惨烈和露骨。


—— 从道理上看,今天以下跌为主要标志的震荡“也在情理中”

涨了好几天,跌一下也无可厚非。场内资金面紧俏,连续普涨是不可能的。要想行情维持的长,板块轮换和热点切换实属正常。


—— 从盘面看,今天的下跌也有玄机

都是银行股(中信银行这次表现最为突出)或券商等指标股率先大幅拉高,引发创小板暴跌。由于创小板的连续和坚决暴跌,又将包括主板在内的整个盘面拉下一个乃至多个台阶,甚至显得有些摇摇欲坠。


模式:拉主板指标股——引发创小板暴跌——引发主板承受压力。

这个模式至少说明主板的下跌是被动的,尚可一战。总比创小板主动暴跌,引发主板更加惶恐地夺命逃窜要好得多。让人担忧的是【既然主板是被动下跌,尚可接受吧。但主板是否扛得住压力】?目前看,只有少数指标股主动出击,积极布局热点切换。如果有很多主板股票都能表现出主动出击,跃跃欲试的势头,才令人安心。


很多投资者是随时准备拍屁股走人,挪屁股开溜的。


1、不乏许多投资者唯创业板马首是瞻。

他们虽然没有或稍有创小板股票,但看着创小板下跌就判断【今年的行情已经差不多结束了】,于是将主板股票也一并抛售。


2、更有一些投资者在创小板上面建有大量头寸

创小板一跌,需要救命钱了,需要流动性了。发觉现金的可贵了。或为了救急,或为了让自己感到安全些,将能抛的主板都抛了。创小板反正抛不出去了,咋办?总不能坐以待毙啊。于是,他们还是抛售主板股票。


我真没什么头绪,从理智上判断觉得震荡一下没什么,很正常。但心里还是非常担忧的。毕竟,

一方面、现在的市场资金面太过拮据,

一方面、人心浮动,真正坚定看好后市的投资者几乎没有。

市场被【IPO重启】搞到心凉了。局面可谓千钧一发,任何闪失都可能酿就全面崩溃。除了上涨,横盘和下跌都令人担忧。主要就是【主动出击的主板股票不多】,能连续走出上涨行情的个股也不是没有——但如果人家不愿意,如果人家另有安排,我等又能说些啥?还不是听天由命。


表现最差的就是地产股。其实,地产股才是真正的【O2O】啊。

地产的增量开发要么已经饱和,要么是一些硬骨头。但我觉得真正的看点是【物业管理处】,也即【维保】业务。物业管理处其实都把在地产商手里,一直被认为没什么肉。其实,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管理处才是未来的一块肥肉。1、社区银行,2、智能停车,3、小区各种便利消费和各种便民服务等很多“维保业务”。可开发的内容是非常多的,但目前为止,除了大堂和电梯广告,再没看到任何拓展。


怎么没见哪个地产商自己开发【基于社区的APP】啊。你绑住的业主越多,本身就成为一个渠道。找你洽谈,打算给你送钱的商家就自动纷至沓来了。

发表于2014-02-15

行情符合预期,担心的事情也没有发生


周末行情不但稳健,而且非常积极主动,许多个股和板块跃跃欲试。大量股票完全收复了上一个交易日的失地,有不少再创新高。基于理性分析,这个倒也正常。但我现在对于理性分析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很有信心,感觉上不是很踏实。周末红火的行情,让我对眼下的局势推断更加【向乐观倾斜】:下周乃至随后的两三周市场应该还是比较红火的,存在各种机会。这样一来,行情基本就【扛】到两会召开的前夕了。


对于后市,我的现在心态描述就是【心中存有种种疑云和诸多顾虑,硬着头皮姑且相信着自己的一些判断,且行且止】。


最近有两个概念市场颇为火爆。这里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是冷链物流


我认为这个题材不错,有发展前景。尤其是禽流感导致三鸟市场业态的转型,今后都需要冷链物流,现场的屠宰将被越来越多的省市地区禁止。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对于经营三鸟的商户和养殖户而言,也是一个可行的出路。


笔者眼睁睁又错失了的【烟台冰轮】,

说真的,我一直有心买入。但手里抓着一把别的(某农业养殖),腾不出手。现在可好,烟台冰轮不但启动了行情而且拉板了。哎!心里不是滋味。烟台冰轮这种股,早在2013年10月进入我的视野,越看越有戏。当年底再上一个平台后缓步下移重心,8元上下磨蹭了很久。我也清楚:这是最后买入的机会。尤其是这个阶段不断有冷链物流的消息进展。只可惜,笔者重仓持有的是另一只农业养殖类核心资产,难以分身。


发个截屏图纪念一下。

这一路,错过不少笃定要买入的股票。象广州药业(现为白云山),上海实业,东方明珠,海南橡胶,苏宁云商等等,包括这次的烟台冰轮等等。看着这些我长期跟踪、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持有的股票上涨,我的心里有一种很强的失落感。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二是特拉斯,电动车


最近这个题材很火。但笔者不以为然。我觉得特拉斯还有电动车就是彻头彻尾的炒作,又学美国人?

电动车中国早普及了,【电动单车或助动车】。可能大吵特炒特拉斯的美国人根本不知道中国早就普及了【电动单车= 助动车】吧?就是电驴子,替代摩托的。否则电动小汽车能炒得这么火吗?就不怕中国大妈们揭老底吗?一部助动车,一个电池。一个电动小汽车,可能几十个电池——也就这么点区别而已。


这也叫高科技?也敢号称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我去~~~~


再说了,电动车也不见得是清洁能源。

1、如果【电】本身不清洁的话,电池也不清洁。

充电固然清洁,发电环节不清洁。这只是转移了污染。

再说处理报废电池和电池的组件更是污染土壤。这比空气污染更甚,也更隐蔽。


2、小汽车真是污染的罪魁祸首吗?

非也。一部私家车一天开2-3个小时而已,其余的20多小时都处于零排放。排量也不高。广州有专家测算过,

一架商用飞机的一个架次起降(消耗数吨燃油),抵得过几万辆私家车一天的排放。是啊,一部私家车一天也就开个3-50公里,3-4升油而已,10000辆私家车开一天,也就消耗3-3万升油。至于那些一天要运营20多个小时,排量也大很多倍的运营车和公交车,污染也是一辆大型车抵得过100辆私家车(时间 X 排量 )。


可见,【电动小汽车】在清洁能源这个问题上,不见得有多省心。半斤八两而已。这个方向就是错的。要搞电动车,也是包括公交等运营车先搞试验运行。


3、特拉斯的价格

据说最便宜70多万。这个价格每个月能出货多少辆?估计3000-5000辆撑死了。一年也就几万辆的市场。而且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配套,这个投资深不见底。前景根本无法预期——悲观。这样一来,一年几万辆的乐观预期也无法保障。客户就是一些对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且不差钱的玩家,那些需要出出风头,需要关注度的人士买来做做自我广告。这个市场太窄了,类似劳斯莱斯的市场。但人家劳斯莱斯一辆车毛利百万甚至更高,一辆标价70来万的所谓特拉斯,能赚多少钱?我算赚50万,撑死了吧。但根本无法抵扣全套基础设施的投入,充电桩之类。一座城市得另起炉灶搞多少充电桩?这种另起炉灶的事情,一想就完全不现实。


4、电动车的真正供应商,只能来自现有的比较成熟的大型汽车厂商

他们推出的某些具备前卫概念型的新能源汽车,双动力,象广汽,上汽等。谁还能指望特拉斯发财啊。


发表于2014-02-17

在污浊不堪的环境里掩鼻而行



今日市况较火爆,听说有上百只中小股票涨停,但大多数都是已经泡沫得不能再泡沫的博傻ing正酣的新股和创小板。放量中阳和好几个版的涨停,令市场颇显亢奋。

为了及时掌握市场人气状况,我经常在盘后走马观花地浏览各种微博和一些股票论坛,这才了解到,今天真可谓【群魔乱舞,百丑登台】。看看他们是怎么把去掉一个零也不为过的【创小板】和【新股】逐渐炒热,再倾销出去的吧。不断重复的谎言和不断重复的行情。鱼儿总会上钩的。如果鱼儿不上钩怎么办?只能继续不断重复谎言,不断重复着行情。


出淤泥而不染的我面对这些乌七八糟的现实不断皱眉——这难道就是我们期待的牛市吗?

但这就是现实,我们无路可退,无处可去。那就只有与我们不喜欢的人继续为伍吧。适应现实,并与令我们反感的人和事成天混在一处,这不意味着妥协或屈从。我只能说:在污浊不堪的环境里我们只能掩鼻而言。我们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不能说【既然他们在这里,那我们就离开】——这是消极的。与令我们反感的人在一起共事,并不意味着接受他们或亦步亦趋。


在午后盘中,笔者察觉到一丝异样,陆续减持了一些头寸。

盘后简单的舆情调研令我更加坚定:明日早盘再抛售一些。资金面根本不支持,再说人气也焦躁了。他们根本等不及也不可能等的。即便中线看好或尚可一战,至少也是个短线高点。以前每逢一轮跌势,我虽然持股心态稳定,但事后仍隐隐是有些遗憾的:要是前几天能在高位抛一点,现在再捡回来多好啊。再说了,就凭眼见为实的种种现实,今年又能好到哪里?我现在抛些出去,减减重量,难道还担心从此踏空吗?


—— 遥想2011年底—2012年初,刚炒股不久。

面对类似的盘面我是非常焦躁的,觉得到处都是发财的机会,咋就没轮到自己呢?每天都心急火燎地复盘,分析,翻涨幅榜,押龙头股,忙得很。


—— 记得2012年底—2013年底,

面对类似的盘面我往往无动于衷,满仓上落。事后看,原则上倒也没什么大错,但还欠些精雕细琢的功夫。


—— 现在是2014年

我得有所改变,希望在这样或那样的潮起潮落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这两天舆论有热闹了。【光大乌龙指】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不服判决,要上诉证监会。据爆料:当天下午,有关违规违法操作大多是在交易所和证监局的督导下进行的。至少,交易所和证监局是全程知情的。


笔者认为:


一方面、已经盖棺定论的结论,我也感到下手是有些重了,但并无大错。就是【顶格处罚】,并未出格。

根据曝光的有关内容,笔者从一个普通投资者的角度判断:交易所和证监局的有关人员有渎职、故意包庇,乃至间接参与了有关违规交易。正如笔者所言,说【光大乌龙指】是操纵市场确实是不对的,只要没有对敲行为和蓄意恶搞、操纵盘面,大笔的集中交易也不能说犯法了。但有关当事人利用虚假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搞内幕交易,这是确凿的。如果那天中午什么都不说或干脆实话实说,下午什么都不做。我认为,上午的事情是可以一带而过的。但面对突发危机,中午他们是这么说的,下午却又那么做——就把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乃至完全超越了红线。


一方面、如果爆料属实,【光大乌龙指】有关人员应该算戴罪立功吧?

又供出了一些新的重大线索,令坊间对事件真相的了解更加全面和立体,有重大立功表现。笔者建议减刑。假如原本是【五年市场禁入】,是不是可以改成【两年市场禁入】呢?


联想到【IPO重启】可以完全无视【公司法】,公然践踏有关法律规定。其根源就是执法监管当局知法犯法。现在,媒体又爆出【光大乌龙指】是在监管部门的督导下进行的——呵呵。这些事情又该怎么算?难道就是让大伙看个笑话,呵呵一下就糊弄过去了?


发表于2014-02-20

今日行情有些跌宕


前两天炒股的兴致不是很高,满大街都是骗子们的叫卖声,我都懒得评论了。整个市场一片乌烟瘴气,准确地说,股市被【创小板和新股】搞得乌烟瘴气、臭气熏天。而我们还得继续留在这里刨食。


最近,我市之兄弟城市一个著名的日常消费品上市,搞酱油的。按说我从不关心新股的,毕竟是佛山的著名品牌,不免稍加关注。对于这个酱油品牌,仅从日常的生活印象,我是颇有好感的。我在超市买酱油,主要看三点:

一是选大牌子,其实就2-3家;

二是挑贵的买,是啊,酱油一个月能用多少?也就20-30元。

三是看包装,选包装精美并且瓶子偏小一点的。


是啊,中国人吃了几千年的东西,咱得传承下去。嗯,兹事体大。

但这个酱油新股这上市,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积累的那点好感和好奇心,一下子荡然无存了——矮马,市值500亿。年销售额也就50-60亿,利润10多亿的一家公司而已,至于吗?酱油的销量是比较固定的,很难说今后增长多少。今年销售50亿,10年可能还是这么多。说不定销量翻番了,折算下来每年也就增长6-7%。500亿市值感觉像是开了一个玩笑,把二级市场当傻子忽悠。一想到我也是二级市场中的一员,平白无故又遭人蔑视了,自尊心有点挂不住。嗯,今后不再买这一款酱油了。

我以为:酱油也包括榨菜,陈醋等都是大众消费品。这种经营稳健,形象尚可,市场发育成熟的企业,应按大蓝筹定位。比方说15倍市盈率,市值也高达100多亿了。但我不会 5倍市盈率的大蓝筹,主要是没空间。要是大蓝筹跌倒5倍市盈率倒是个不错的介入时机。是啊,为什么年轻人大多向往压力山大的特大城市,舍弃悠哉悠哉的中小城市呢?就因为大城市有故事,有各自未知数等着年轻人去探索。如果选择小城市,10年后乃至30年后是什么样大约都是知道的,至少可以勾勒出一个轮廓。如果生活没有了未知数,有些索然无味。搞投资恐怕也是如此。某种意义上说,10倍市盈率的大蓝筹不具备特别的吸引力道理就在于此。当然,10倍或更低市盈率的大蓝筹可以【重新定位 = 价值回归】——毕竟10倍是明显低估了的,不应长期处于低潮位。


言归正常,说说股市。我最近越来越确凿地判断:市场正在构造一个顶部,至少许多个股已经偏离高点较长时间了。


—— 如果是个中期顶部,在这一地带来回折腾的时间会长一些。

谁不留恋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岁月?


—— 如果是个短期顶部,那么本周很快就会下去。

金钱永不眠。早下去早抄底。


我自己的持仓市值再创新高应该是在一、两周前,然后一直踟蹰不前,前两天下降的速度比较快,一度令我对本周基本不抱什么乐观展望了。没想到今天一早打开电脑一看,与新高又是只差一步之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是【油改】。早盘在两油和部分油改概念股的大幅拉高的激励下,大涨30多点。但中盘和尾盘市场逐波走弱,【油改】有点单枪匹马,独木难支的味道。笔者认为,要想令市场尽可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应该有一些其它主板股票提供支持,走出各自的行情。如果,I SAY IF,主板每周能有2-3个局部热点走出来—— 我认为客观上完全具备这种实力 ——主板理应还会持续热络较长一段时期。是啊,如果2100一带真是一个中长期顶部,为何不在这里尽可能多停留一段时期?

发表于2014-02-21

上来多啰嗦一句——互联网金融


前一段时间【互联网金融】概念特别火爆,基于【互联网金融概念】又衍生出一系列“子概念”。其实主要围绕【双马】折腾

—— 马云:支付宝

—— 马化腾:微信


我对【互联网金融 = 支付宝 + 微信】一直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关注”的态度。【互联网金融】,就是一种炒作,是一种杜撰,或者说是一种“市场推广的广告词”而已。【支付宝+微信】根本不是金融,更谈不上革命。本质上,【互联网金融】就是屌丝经济的一个次要分支。

因为“互联网金融”依托的全部卖点,就是一种基于“货币基金+暗中补贴”的变相的高息揽储。如果暗中的补贴比例较高,就有传销的嫌疑了。要清醒地意识到,年华收益6%以上的货币基金,如果确实长期大规模地存在,也是存在这样那样风险的——它是一种理财产品。


我早就说了,基于理财产品的变相的高息揽储,谈不上革命,就是市场促销手段,一个宣传口号。结局不是谁吃掉谁,而是两败俱伤。笔者之所以对这种【两败俱伤】乐观其成,甚至有些幸灾乐祸的心理,在于两败俱伤的受益者是普罗大众。而且,还能从侧面对银行既有的盈利模式有所触动,进而有所改良。


笔者同时也早就展望了。【互联网金融】根本不可能发展壮大,


一是因为【基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超过5%的理财产品】本身存在规模限制

这个市场能有多大?一万亿还是两万亿?也就这个数。


二是因为【支付宝 + 微信】在金融领域的野蛮尝试存在政策风险

在一个可控的规模内,这种冲击是好事。笔者乐观其成,说不定金融当局也希望看到出现一股可控的力量对现有的比较僵化(迟早需要变革)的银行体系(包括盈利模式)有所触动,让她们动起来,有点危机感。

但如果超出某个阀值,LET ME SAY:第一个阀值先看10000亿。嗯,是得弹压一下。


本来应计入住户短期存款科目的大量现金,进入【支付宝和微信】——其实就是某种暗箱操作的理财产品。但理财产品也在银行账本内,换个科目而已。本来是住户存款,说不定这样子一弄,变成什么贷款了。事情就是这个事情。现在面临的第一个看点就是【考验一万亿】关口。


如果可以继续发展,甚至鼓励发展,我的推测是下一步要【降准】,

支付宝和微信吸收的资金,用另一种形式对银行予以补充。


如果出现各种弹压舆论乃至政策动向,我的推测是【上面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上限是一万亿”】

OK,这也是一种可选的态度。


要我说,应该【降准】,让所谓的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再大,比方说再大一倍。一万亿才占住户存款的多少?还不到3%。这个量不足以产生任何正面效应啊。对银行能有什么触动作用吗?人家忍忍就扛过去了。

发表于2014-02-22

四论【互联网金融之(ALL KINDS OF 宝们)】


在以前的贴群中,笔者对以支付宝、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已经有过至少两次定性的评论。本帖中,就在两天前我做过一次评论,本帖是再次评论(但加起来关于这个话题应该有四次评论)。


今天一觉醒来发觉,支付宝暨余额宝的新闻成为今天的主角。原来是【央视某著名财经评论员】的一篇关于【取缔余额宝】的评论出台,引发余额宝的官方回应。同时,大量正在得到好处的“宝粉们”也在网上声援余额宝。



坦率地说,央视评论员的那篇全面否定余额宝的文章“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就是一泡SHIT。但笔者仍对已经正确占据了【立场制高点】的央视评论员表示支持。技术分析要让位于“基本面分析”,而基本面分析决定我们应采取什么【立场】看待这个问题。


如果涉及集资筹款,所谓“搞金融”,应该有风险准备金或核心资本的。余额宝搞了差不多一万亿民间资本,按规范应该有1000亿核心资本在后面支撑。但我相信,余额宝或支付宝们并无相应的核心资本,可能也没有什么风险备付金之类的。坦率地说,【各种宝】搞的都是【传统的空手套白狼游戏】这宝那宝各种宝,其实与互联网无关,与创新无关。

MY QUESTION IS :如果不是【无本经营】,如果不是【空手套白狼】,马云们是不可能满足于“千分之六”这种雁过拔毛式的毛收入的。是啊,如果“收入”只有千分之六,一万亿的千分之六也就60亿。不可能零成本吧?利润是几乎没有的或极有可能是倒贴的。就为了几十亿销售收入和(几乎没有的乃至倒贴的利润),谁会为此放1000亿资本金下去?公事公办的话,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余额宝和微信宝。在一视同仁的条件下,他们能给到客户的所谓“年化收益率”不是6%了,因为资金都有成本,发生了成本就得计入账本。一旦如此,马云和马化腾对客户能开出价码估计也就2.6%(而非现在的6%以上)。如果是2.6%,那就不可能发展到一万亿,估计也就数百亿的规模。


所以,以马云和马化腾为双立柱的互联网金融,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不规范的,网开一面的尝试”。

LET M SAY: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以捞偏门和挖墙脚为典型特征的一种揩油经济”。这种经济出台的主要时代背景,在于【人神共愤、饱受诟病的我国银行系统的盈利模式就连金融监管当局也实在看不下去了】。嗯,得想个办法刺激一下。余额宝的适时出现,成为“要敲打敲打银行”那根烧火棍。这根烧火棍要打银行的屁股,直到银行喊疼求饶为止。果然,银行最近纷纷坐不住了,也要“发宝”——瞧,把她们打疼了。于是,这根烧火棍就在半空中停住了,不打了。于是,我们发现央视评论员和诸多金融大佬的关于余额宝的负面评论出台了。


笔者认为:烧火棍还得留着继续用,但烧火棍毕竟只是一根烧火棍。

如果马云真想搞民营银行或民营金融,FINE,他应准备好一视同仁的核心资本,并遵循各种金融监管制度。

笔者早在评论【温州金改】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关于温州金改,温州人的态度是令人狐疑的。真搞金融,最好的途径是“跳出金融监管的条条框框,而不是主动入套”。但温州人坚持主动入套,非要进入体制内。这就不得不令人怀疑:他们的动机还是集资,而非真的想搞金融。


要集资可以,得有核心资本,得有风险备付金。对温州人是这个态度,对马云、马化腾,仍是这个态度。

发表于2014-02-23

谈谈油改



【油改】一直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题材,有3-5只油改股长期在自选池内,但一般仅限于跟踪观察,有时也会少量进去参与一下,但始终是做做短线,并不是我持仓的重点。毕竟这是重化工业,见效是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油改还仅限于“预期的题材”,尚未真正有什么政策出台。


石油行业覆盖面太广,从勘探到开采,从炼化到储运,再到终端,都是国家级的大工程。想想一个西气东输搞出多大动静,这还只是运输环节。也正因如此,一旦【油改】——哪怕【油改】的某个环节——真正走上改革的正确轨道,必然是一个长线题材。


我认为油改的第一步,或许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两条

一是【放开进口成品油和原油的配额管制,自由进口,而且关税要低】。

二是【放开加油站(销售终端)的审批管制】


LET ME SAY:其它步骤都可以不管不顾了,任由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再说了,【油改】题材这么大,牵涉面这么广,时效这么长,想管也管不了的,会顾此失彼的。要清醒地意识到,只要有人愿意卖油给中国,出口成品油或原油到中国,还亲自把油送到家门口——这难道就不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吗。有人说外国的标准与国内不一样,这就扯了。一旦放开成品油进口,人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完全符合国内标准的成品油,不就是稍微调整一下配方和生产线吗?


坊间一直以来有个疑问,为何【两油如此庞大,如此赚钱】,为何上缴的利润那么少,而且还伸手要补贴?为何国产油比进口油还贵?等等。只要放开进口成品油和原油,所有猫腻都已无足轻重。市场的大潮可以将一切冲刷的干干净净。是啊,石化行业就象“青纱帐,甘蔗林”,里面的门道有几人真能搞懂?如果无法让石化行业的暴利造福于财政,造福于民众的话,不如就“还富于民”吧。


我敢说,一旦放开了进口油,说了很多年的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问题肯定是迎刃而解的,都不用政府专门拨款花钱,市场就把这事给办成了。到时真遇到什么事,比方说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或战争状态,临时征用即可。恐怕这也是国际惯例吧。


至于油改的其它环节,勘探,开采,炼化,储运——这些都是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而油改的牛鼻子,就是放开进口成品油和放开加油站。坦率地说,【油改】有没有诚意,有多大诚意,就是看一条:是否全面放开成品油的进口。